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同江市老科协
突发性、杂食性重大虫害防控技术
2025/8/13 9:32:17

一、总体防治策略

粘虫、草地螟、蝗虫等是具有突发性、杂食性、多食性、暴食性特点的重大害虫,一旦暴发危害,关系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应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监测网点建设和管理,配备先进监测设备,定点监测和巡回普查相结合,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田间虫情。在准确的监测预报基础上, 依照防治指标, 明确应防地块和防治适期,科学指导防控。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强化宣传指导,组织地面高效施药机械和航化作业,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治,及时有效科学控制害虫为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二、粘虫防治技术

采取性诱、灯诱成虫,枯草把诱卵,田间早期查幼虫等多种措施,全面掌握田间虫情,科学分析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根据田间幼虫虫量,依照防治指标,确定应防地块,避免盲目打药。防控中,突出早查早治,抓住幼虫3 龄集中危害前的防治关键期,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

1.生态、农业控制。幼虫发生初期,可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及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同时也降低了田间湿度,增加了幼虫死亡率。杂草是很多害虫的寄主和隐藏场所,是幼虫向作物迁移为害的桥梁, 铲除杂草可减少害虫栖息场所和消灭大量的虫卵和幼虫。2.生物和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田间设置性诱捕器、糖醋盆或田间施用食诱剂诱杀成虫,要集中连片使用。监测三代粘虫成虫,可在田间设置杨树枝把诱集。

3.药剂防治。当二代粘虫幼虫在玉米、高粱田平均超过 2 头/株, 小麦、 谷子田达到 20头/平方米时, 或三代粘虫幼虫在玉米、高粱田平均超过 5 头/株,谷子、水稻田达到 30 头/平方米时,应及时迅速进行田间喷药防治。在粘虫卵孵化初期,或玉米田低龄幼虫期(1 龄~2 龄)集中在田间杂草上为害时,可对田间杂草喷施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防治。化学药剂可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粘虫进入4 龄后暴食期, 抗药性将大幅度增强,单剂的施药剂量应适当加大,或多种药剂混合施用。玉米田防治三代粘虫可兼防玉米大斑病和穗期玉米螟,混用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可兼防玉米大斑病,混用噻虫胺、噻虫嗪可兼防蚜虫,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防病虫促增产。水稻田施药要避开扬花期,不可使用菊酯类农药,高粱田避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飞机航化作业时每亩喷液量需保证在1.5 升以上。

三、草地螟防治技术

以强化虫情监测预警为基础,及时防治低龄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 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及草荒地的联防联控与统防统治。重点监测与防控区域为我省中、西部地区。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调控。对越冬区,实行秋翻春耙,破坏越冬场所。种植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

2.诱杀成虫。在重点发生区提前安装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杀虫灯、性诱捕器等应重点安置在豆类、向日葵、苜蓿等蜜源植物较丰富的场所,安置高度应高出作物顶部 20 厘米为宜。

3.除草灭卵。对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和马铃薯等,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豆类、向日葵、麻类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要注意清除藜科和蓼科等杂草。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4.阻止幼虫迁移。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为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可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周围,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等方法,防止迁移为害。

5.药剂防治。 当大豆田幼虫密度平均 1 头/株或甜菜、 向日葵、马铃薯平均每株 3 头~5 头时,应在多数幼虫 3 龄前(卵始盛期后 10 天左右),立即喷药防治。可选用生物药剂苦参碱、苏云金杆菌(Bt.)、印楝素或除虫脲;或化学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严重发生区采取应急防控,集中歼灭,重点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防治。

四、蝗虫防治技术

我省发生的蝗虫以土蝗为主。我省中西部苇塘湿地较多、农牧交错地区应重点监控亚洲飞蝗,一旦发现坚决灭杀。农区土蝗主要种类有亚洲小车蝗、大垫尖翅蝗、毛足棒角蝗、中华稻蝗、宽翅曲背蝗等,重点防治区域为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南部等中西部地区。防治适期为蝗蝻 3 龄~4 龄盛期。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控制。在土蝗常年重发区,可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耕深 10厘米~20 厘米)等措施破坏土蝗产卵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减轻发生程度。

2.生物防治。主要在中低密度发生区(土蝗密度在 20 头/平方米以下)、湖库及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或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防治。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时,可与昆虫蜕皮抑制剂混合进行防治。

3.化学药剂防治。主要在高密度发生区(土蝗密度在 20 头/平方米以上)采取化学应急防治。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氯·马、阿维·三唑磷等。大面积集中连片区域,应组建打药队,利用大型高工效施药器械或飞机航化作业开展统防统治, 确保及时有效控制。

 

附:

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一、虫害(11 种)

1.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

2.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飞蝗和其它迁移性蝗虫)

3.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

4.粘虫〔东方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和劳氏粘虫Leucania loryi Duponchel〕

5.稻飞虱〔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

6.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7.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8.小麦蚜虫〔麦长管蚜 Sitoion avenae(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

9.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

10.蔬菜蓟马〔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nall)、瓜蓟马Thrips palmi Karny、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

11.番茄潜叶蛾 Tuta absoluta (Meyrick)

二、病害(8 种)

12.小麦条锈病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Erikss.

13.小麦赤霉病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e.

14.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

1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16.玉米南方锈病Puccinia polysora Underw.

17.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

18.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19.大豆根腐病(疫霉属 Phytophthora spp.、腐霉属 Pythium

spp.、镰刀菌属 Fusarium spp.、拟茎点霉属 Phomopsis spp.和丝核菌 Rhizoctonia spp.)

三、害鼠 1 种)

20.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

四、特殊情形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新发突发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时参照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管理。

 

附:

黑龙江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一、虫害(5 种)

1.土蝗(含亚洲小车蝗 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

Bienko)、大垫尖翅蝗 Epacromius coerulipes (Ivanov)、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Fischer-Waldheim)、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 (Thunberg)、宽翅曲背蝗 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 (Ikonnikov)

2.大豆蚜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

3.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

4.水稻潜叶蝇 Hydrellia griseola (Fallén)

5.水稻负泥虫 Oulema oryzae (Kuwayama)

二、病害(2 种)

6.玉米大斑病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

7.水稻纹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同江市老科协刘东林提供)

 

 

 


上一篇:其他经济作物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